有人諷刺,“歐陽中石的字就是下面條”;更多人不滿,“歐陽題的門牌匾額,從公司機關抹到幼兒園,真是視覺污染”。但啟功過世之后,中國書法界名氣最大的,大概真得屬歐陽中石。這里面的最核心奧秘,當然不是“王重陽之后,天下第一歸吾歐陽”。而是在當代,歐陽中石的話語權甚重。有一個說法是,“今人談起歐陽中石先生,就會想起北宋的歐陽修來”。歐陽修何人也?米芾董其昌沈尹默都不敢這么說,這么比。表面上,在中書協內部排序中,歐陽老先生的位置似乎并不高。他長期都只是“區區理事”,甚至主要職權是市書協的理事,也就是在2006年時分“加冕”獲得“第二屆中國書法終生成就獎”,很晚才榮任“顧問”。但他的影響力,近20年來應該都無人可及,說是一代“宗主”也不為過。他是當代中國,第一位“書法博導”;不僅墨寶滿街留,連“著述”他都出了60多本,平攤下來一年寫一本書。林岫當今名書家、現任中書協顧問、范曾大師的前妻林岫女士,縱橫書壇60年,根底也不可謂不厚??稍?009年那年,當她狠下心和歐陽老先生撕破臉,直接在《書法》雜志發文“炮轟”,連“官大壓 人”、“應恪守的道德底線”、“古之不恥,今之可乎”這些話都絡繹出口了,結果如何呢?鬧騰了一陣,還是自己灰溜溜地熄火,乖乖地繳械,退下陣來喘息不已,根本就是蚍蜉撼大樹啊。其余,可想而知。不管是不是“皇帝的新裝”,有一點是確定的:歐陽中石在書壇的地位無可撼動。至少在世之日,批評者都是以卵擊石。這就是2000年之后,歐陽中石在中國書壇的名位。評判歐陽的字,必須清醒看到這層背景因素。若問,“歐陽中石的字究竟好在哪里”?不妨旁敲側擊換個說法:歐陽老先生的威望,是如何建立起來的。書法圈,有些人是“以字傳人”,更多人其實是“字以人傳”,這是傳統;在當代,更是有很多“著名書法家”,實際上是“書法活動家”,這也是現實。歐陽中石老先生靠什么成為泰斗?中國有句古話,“交友以自大其身,求士以求此身之不朽”,意思是自己若不太行,那就培養一大批頂牛學生,成為“名家”乃至“大家”“大師”的老師,從而讓自己聲名也隨之不朽。歐陽中石論字,當然也是一時之選,但能博得“書法大師”的名號,關鍵點顯然在這里,而不是自身功力。開門見山,這是結論。所謂門生故舊遍天下啊,幾乎個個都是名校書法學博導,或者直接是行業話事人,顧視謦欬之間云合影從,利益相關盤根錯節,誰敢不服誰敢多言?《三國演義》里說袁紹,“袁氏樹恩四世,門生故吏遍于天下,若收豪杰以聚徒眾,英雄因之而起,則山東非公之有也” ,這就是因人成事善假舟楫的智慧。歐陽中石老先生的“大師”之名,一半以上得歸功于此。他或許不是八面玲瓏之人,但絕對善于經營自己??梢哉f,近30年來,中國書壇最具感召力的兩位大佬,前有啟元白后有歐陽中石,受追捧為“書法大師”,都不是完全憑借書法本身。啟功先生是靠學識與人品,為人推戴。歐陽老先生則是仰仗人脈與學生捧場吆喝。為啥說歐陽中石是“當代歐陽修”,歐陽修就是“門生故吏,天下都散滿了”??!過去,有人當面恭維書法篆刻家蔣維崧先生“大師”,蔣先生立即糾正說:“我在大學教書,只是教授,‘大師’是一種江湖稱號,千萬別如此說”。這是境界。任何“大師”都應該有點自知之明。坦白說,盡管得罪人,但對于中國書法的貢獻而言,歐陽中石與其說是“書法大師”,確實不如說是“書法教育家”,附帶再加一個“書法理論家”。他的成就,我以為還不如沈鵬。很多人對歐陽先生不滿,一概否定,這也不對,因心挾愛憎走向極端了。他在教育上的成就,那是無人可及的,日后任誰寫《中國當代書法教育史》,都得濃墨重彩提及歐陽中石。而他的才學儲備,尤其是綜合素養,那也是當代前列的。他是精識時機,可本身也是藏器待時善處地也,一旦運來則順風而起。這是一個才華橫溢又興趣廣泛之人,在書法、文章、哲學、詩詞、戲曲等種種領域上都堪稱難得的大玩家,一代奇才,是能“左右開弓,一十八般武藝,無有不會”的通人。前些年,還聽南京一位老師說,“歐陽的書法我不懂,但他的戲咱是天天聽的,在當今無人之際也算是大家”云云。而人們或許都快忘記了,53歲之前,他只是一介中學教師。歐陽中石京劇扮相只是說,“貪多必失,務廣而荒”,這位名“票友”確實終身有點“玩票”的意思,到底不夠專精博大。他寫過《中國邏輯史》,寫過《藝術概論》,還寫過《書法與中國文化》,更寫過《書法教程》及《參考資料》等等,連數學化學物理地理都能教課,連各種體育項目他都玩出名堂。濟南武術比賽他是第一名,自行車比賽得過第二,足球與短跑都是高手,雜學到五花八門震人耳目,就所學非關聯性所展示出來的博學程度而論,只怕啟功都遠不如他哩!“文人”中如他這樣的,可以說絕無僅有。但老實說,歐陽老先生并沒哪一行是做出一流水準的,均是不上不下,處在二三流之間,包括他的書法。這也是作為“書壇大師”的他,盡管生前威名赫赫,身后卻很快“跌價”的最主要原因。啟功還能保值,因為他是有典范意義的“文人書法”或曰“學人書法”,歐陽先生則未必。歷史是最公正的。書法面前,只有藝術與學術,會吆喝那是服務員的工作。是的,他的“朋友圈”太“豪華”了,是金岳霖的得意門生,是京劇大師奚嘯伯的女婿,是“國學泰斗”樓宇烈的連襟,是澤公李先生的同班同學,是大拿張大春的姑父,是內界隨處出沒的大佬們的恩師,可這種終究都是虛的。甚至,還是“水分”的黏附物。那么,話歸正傳:歐陽中石的字,到底好在哪里?夠不夠“當代大師”的水準?書法家,最好的方式便是用作品說話,“大師”更應如此。其門人介紹歐陽老先生書法,如云如雨,天花亂墜。但其重心,似在這一句:“各體兼通,匯綜行草,以東晉書風為宗,博采周金漢石、碑刻法帖之長處,形成飄逸而沉穩、剛健但溫潤、靈動且厚重的書風,在海內外享有盛譽”。說白了,這是“大師”的標準。甚至還有文章捧為“當代歐體”。我等鈍根下智,自然難悟此等上乘法門,但依照常識體會,這些話都自然是嚴重了。據一本傳記所寫,歐陽中石的書法之路,起步很早。15歲時在老家濟南,他就跟從當代一位僧人從學。他大哥岳父侯西庵先生,據說也是當地有名的書家,應該也受過指點。他不到20歲就受到奚嘯伯賞識,而奚乃清室貴胄之后,詩詞書畫樣樣精通,也不會沒有受到影響。而后能輕易考取北大,都說明他的“童子功”與資質都是超群的。奚嘯伯老先生的書法問題,其實有兩點,極大影響到他的成就。其一,就是前面說的“雜”,旁騖太多影響他深造,是“精”上不足;其二,要說他真正的“專業”,其實是京劇,是當之無愧的“奚派”的第二代傳人,他此生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京劇上。但這層職業性質,實際也在無形中很影響他的書法形態與風格。那就是:京劇是一種極其講究束縛性、裝飾性發音,且以矯揉造作為美的藝術,他以此精神鉆研書法,最后體現出來的格調就是裝飾性強,但底子薄弱。任何書法家,都會涉略多家,總愛自我貼金,對外稱“遍臨眾帖”云云,“通變”是最好的美名。歐陽老先生的字,當然也是多師而來,但毫不諱言地說,影響他最大的,到底還是吳玉如。吳玉如歐陽中石的字,表面上以隸書最長,但細審起結構章法筆法,完全可以說是吳玉如體行書的定型化,盡管他公開場合諱提吳玉如。吳如玉的書法他的字,規正勻穩,最佳處在用筆,時有快刀如斫的爽利感,其實也是將吳玉如的險絕放淡變為平穩收束,從而造就自身的楷體風格。要我說,他唯一超越青出于藍的地方,在于善寫大字,這也是他日后不斷吸收北碑帶來的妙處,《龍藏寺碑》、《麓山寺碑》的影子,歐陽中石那里是可以找到影子的。有一種流傳說法,“歐陽中石的字,一般人看不懂”,這話也不能完全視為故弄玄虛,因為歐陽確實太聰明了,他極善于變體,也善于掩飾,非精于此道者很難找到其脈絡所出。但總體而言,歐陽先生單論書法,確實無法說是“大師”,連“大家”都難稱得上。不說超越民國同行了,吳玉如那一關都無法“見過于師”,終身未出其藩籬。甚至,比書藝論,吳玉如的那些弟子,諸如李鶴年、陳驤龍、尹連城諸位,哪一位輸給“歐陽大師”呢?這一點,當時代的喧囂過后,后人寫書法史,當能給出更客觀的見解吧。老人已矣,我們也當避免說過頭話,實事求是評說,不虛美不苛求,就是真正的尊重。有誰不是歷史的中間物呢!歐陽中石算不算大師,時人愛搬出“第一位書法博導”的名頭唬人,令人難以招架??蛇€是啟功先生質問得好:“請問何為博士字,何為碩士字?”
266102022/5/3 22:06: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