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殖青魚一般都是喂養螺絲給他們吃,而普通的魚根本就吃不到螺絲肉,因為螺絲的頭太硬根本就咬不動,但是青魚卻可以輕而易舉地將螺絲的殼咬碎,然后吃到里面的肉。青魚之所以能夠輕而易舉地將俄羅斯的可咬碎,主要是因為它的喉嚨處有一顆石頭,非常的堅硬,這顆石頭就是我們常常說的青魚石,是一種收藏價值比較高的石頭,市場價格也是非常的高。一條上百斤重的青魚,可能青魚時都能夠賣到上萬元左右,所以,如果在野外抓到野生的青魚,最好不要直接賣掉,因為它里面的那顆青魚石是更值錢的。
說實話一條30斤左右的青魚,其實它的青魚石非常的小,根本就不會很大,而且這么小的青魚他的青魚石品質一般也不高,所以價值也不會太大,30斤左右的青魚一般青魚石最多也就不會超過5克,還這么小的青魚食,一般一克的價格也就最多25塊錢,所以30斤左右的青魚,它所取下來的青魚石,價值最高不會超過100塊錢。
其實取青魚石非常的簡單,只要直接用一把刀將青魚的喉嚨處那塊石頭直接砍下來,不過,如果想要打磨成掛飾品的話,一定要將青魚石烘干來,這樣青魚石才比較有光澤。
青魚石也有人叫魚枕石,據說還有其他不同的叫法,但都是這樣的一件東西罷了。青魚石是生長在青魚的咽喉部位,就像是輔助魚吃東西時的磨牙,把吞下去比較硬的食物,可以通過青魚石進行擠壓研磨,幫助魚易于消化。
之所以說青魚石稀罕,而是因為只有比較大的青魚,它才有這種有利用價值青魚石,青魚石質地堅硬,所以也被稱為石頭了,并且經過加工后,色澤像玉一樣,很是剔透,過去農村孩子就有帶著青魚石的,據說可以防止孩子受到驚嚇等作用,這不過也只是心理作用,倒是很好看還是比較現實的。
至于說青魚石怎么取下來,其實方法也并復雜,小心謹慎一點不要搞壞了就行。青魚石就生長在魚的咽喉部位枕骨處,位置明顯又突出,有點像是心性的一塊東西,與別的東西有著比較突出的差異。
使用刀具等把青魚的胸鰭大關節切開,盡量不要使用刀具觸動到了青魚石。再用小勺子等工具把青魚石從魚枕骨上面別下來。由于青魚石在新鮮的時候,其硬度還不高,在取下來的時候,主要不要對其造成損壞。
青魚石取下來之后,不要放在陽光下暴曬,把青魚石清洗干凈后,可以放在室內比較干燥的環境下自然陰干即可。陰干后的青魚石在做加工成其他物件,也算是一個很不錯的飾品了。
第一次接觸青魚石,還是在2008年,鄰居家小孩晚上經???,村里有個老奶奶找了一塊魚驚石,送給了鄰居夫妻。
那個時候也不知道魚驚石是什么,說來奇怪,鄰居家小孩戴上魚驚石之后,晚上啼哭的次數明顯減少了,雖然不能完全解決,但是也有很大的改善,至少大人晚上能夠睡一個安穩覺。
至于為什么魚驚石能起作用,大家也說不明白。據說有人用豬驚骨,也可以起到類似的作用,但老百姓還是覺得魚驚石要好些。
魚驚石也就是魚石,青魚的體內最多,也叫青魚石,生長的位置在青魚枕骨下面,用來壓碎硬物產生的角質增生。
除了青魚以外,鯉魚的咽喉部位也會長魚石,只不過要少一些,長出來的形狀也沒有青魚好看。
大家應該都聽說過狗寶、牛黃、豬寶,這些都是動物體內的東西,青魚石也和這些東西一樣,被視為寶物。
青魚石并不是石頭,它的主要成分就是角質蛋白,長得有點像玉石和琥珀,只是角質增生的結果。青魚在水里和草魚吃的不一樣,它可以吃水中的螺螄、蚌、蜆、蛤等,這些水生物大多有硬殼,為了能順利吃下這些東西,青魚的牙齒就要用力咀嚼,長時間下去,牙齒上方就會形成增生,能夠輕易將硬殼的食物嚼碎。
青魚石拿出來的時候不怎么好看,但是經過加工打磨以后,看上去就比較能透。在古代的時候,就有人將青魚石做成首飾來佩戴。
有人認為,青魚要長得越大才能長出青魚石,其實就是錯誤的看法,小一些的青魚,也可以長青魚石,只是小一些而已。但是從價值方面來看,越大的青魚石就更值錢。
多大的青魚石才算大呢,每個月的看法不一樣,相對來說,長寬能夠達到5厘米以上就算是大青魚石,小的也就只有2厘米左右,目前最大的青魚石,可以達到10厘米以上。大小與青魚的魚齡和體重有關,像10公斤以下的青魚,青魚石也就2厘米左右,取出來經過加工處理,重量也就只有3克,值不了多少錢。
市場上的大青魚石比較稀少,基本上要20公斤以上的青魚才能長出來,青魚越大,取出大青魚石的機率也就要高得多,運氣好的話,一條上百斤的青魚,有可能取出30~50克的青魚石。
取青魚石是比較麻煩的一個事,一不小心就會將青魚石損壞,首先是要把青魚的頭取下來,再用比較大的剪刀把魚頭胸鰭部位剪開,在咽喉部位就能看到一塊黃白色的物質,那就是青魚石。這個時候的青魚石還很軟,強取很容易損壞,就可以用勺子和小刀慢慢將魚石撬下來。
取下來的魚石,先不能急著打磨,要放在通風的環境下陰干,等魚石干透了有一定硬度才能進行打磨。青魚石在濕重和干透的情況下,重量會產生很大的差距,陰干之后的魚石,能達到濕重的60%~70%就不錯了。
在野外的環境下,一條青魚從1斤長到20斤,大概需要3~4年時間,到了30斤以后,吸收的養分會用來繁殖后代,體重增加就會變得緩慢一些,所以野生的青魚,能達到50斤以上的很稀少。
一條50斤的青魚,取出的青魚石濕重大概是30克左右,陰干之后也就20多克,從市場上的情況下看,20克以下的青魚石比較多,那些賣飾品的店鋪或網上都有賣。
5克以下的青魚石,價格比較便宜,基本上10元左右就能買到,大家也就買得來帶著玩,并沒有收藏的價值。
10~20克的青魚石,市場上賣得最多,價格在50~200元不等,大家在購買的時候,可以根據重量來判斷價格。
20~30克的青魚石,一般的店鋪貨源比較少,如果有消費者需要購買,需要提前預訂,價格也會有很大的波動,價格可以達到400~800元。
30~40克的青魚石,因為在市場上數量不多,價格區間可以達到500~1500元。
40~50克的青魚石,基本上只有80斤以上的青魚才能長這么大,在野外的環境下,這么大的魚很少見,能捕到完全靠運氣,賣青魚石也能獲得不錯的收入,價格基本維持在1000~3000元。
50~70克的青魚石,在全國市場上很少見,即使是專門販賣青魚石的商販,也難得有一兩塊,價格維持在4000+。
70克的青魚石,在世界范圍也很少見,一年也難得產出一塊,基本上被專業的收藏家購買,價格維持在6000~8000元。
由此可見,30斤的大青魚,長出的青魚石經過打磨處理以后,最多只有20克,在市場上賣的價格也不怎么高,只是比魚肉高一點。取的時候,也要注意方法,避免青魚石被損壞。
愛人堂哥曾在他那邊山塘小水庫捕過一只50多斤的大青魚,得到了一個塊青魚石,如獲至寶開心的不得了!魚肉都分給了村里人了。青魚石在不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叫法,我們這叫魚驚石,其實它不是真的石頭哦,它是青魚咽喉部一快用來輔助壓碎螺螄等硬質食物的角質增生。一般10斤以上的野生大青魚才有,魚越大石越大。
新鮮得青魚石色黃嫩,干透后堅硬如石,晶瑩剔透,溫潤如玉,在不少客家地區奉為珍希物品。民間百姓將它串繩系于小孩手腕之上,據說有驅兇避邪,防小孩驚嚇,納福納祿之作用,所以又叫魚驚石。
精心打磨制作的青魚石質明瀅似琥珀蜜蠟,令人愛不釋手,因此青魚石得到很多收藏者的追捧。有人愿意高價買大青魚就是為了這個。
怎樣取出青魚石呢?我們可以用剪刀和小勺子配合把它取出來的。 將青魚頭,沿胸用剪子將青魚胸鰭大關節剪開,用剪子可以確保不傷及青魚石。 將剪開的胸鰭大關節掰開,這樣就已經可以看到魚枕骨上部的青魚石了。
用勺子將青魚石從魚枕骨上面撬下。這步其實是最關鍵的一步,新鮮的青魚石硬度比較低,撬取不得當容易傷及青魚石,形成裂紋劃痕,所以找到合適的工具非常關鍵。不銹鋼勺子的弧度正好貼合青魚石的弧度,這樣可以非常巧妙地將青魚石撬下,而不傷及青魚石,比用小刀,剪刀之類的工具撬取合適很多。
我是@聚焦豐順 為你分享不一樣的鄉村精彩!歡迎關注支持!
青魚是我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,其主要養殖區域是在長江以南的地區,體型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大的,最大可長到140斤左右。據筆者了解青魚對生活的水域環境要求還是比較高的,主要是生活在比較大的江河以及湖泊較深的層次,我們當地人大多都是在生態環境比較良好,未受工農業污染的湖泊中進行養殖。其營養價值非常豐富,個頭比較大,營養價值也是相對而言比較高的,其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維生素,屬于四大家魚中品質最好、營養價值最高、肉質最鮮美的魚了。正是因為青魚的高營養價值,所以現在市場上的青魚的價格還是比較高的,深受養殖戶和消費者的青睞。
青魚石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聽過,其指的是青魚咽喉部用來輔助消化的角質增生,這樣可以幫助青魚更好的消化掉一些比較硬的食物,比如螺獅等。筆者也曾經見過青魚石,整個外形比較晶瑩剔透,感覺和翡翠或者玉石特別像,深受一些人的喜歡。宋代蘇軾就曾經在《魚枕冠頌》描述過青魚石,“瑩浄魚枕冠,細觀初何物”,這里面的魚枕指的就是青魚石,可見在宋代以前人們就已經注意到了青魚石的存在。曾經也在一部古籍上看到過青魚石可以預防小孩子受到驚嚇,民間更有甚者則認為其有著趨吉避兇的作用,這種說法則缺乏一定的依據,很難讓人信服。從我國中醫上的角度來看,青魚石鎮驚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,素來就有牛角、羚羊角可鎮驚的說法。
題目中說到買到了一只30斤的青魚發現一顆青魚石,這其實還是比較幸運的,目前青魚石的市場價格是比較可觀的。筆者在養殖青魚石的時候發現過青魚石,其具體取用加工的步驟有以下幾個:一是將青魚石從青魚上面取下來。青魚石其實只是一層角質而已,如果在取用的時候過程不恰當非常有可能出現破損的現象,選擇合適的取用工具非常重要,一般都是選擇勺子來取,這樣可以避免青魚石的整體外形受損。二是粗加工。在青魚石取下來以后一般都要放置幾天,等待其凝結成為膠狀物以后再取下來,然后再進行初步清理、膠固護活、修型粗磨這幾個步驟。三是精加工。這里的精加工指的主要是精修細磨和精細拋光,其主要目的是讓其形狀的工藝化水平更高。取用青魚石只要注意不要讓其它物質傷害到青魚石的整體形狀就好,再經過仔細的打磨拋光,其整體價值自然就會上來。
青魚石的市場價格大概在25元/克-40元/克,整體的價格也是相當高的,精加工以后的青魚石價格會更高,不過相應的承擔的風險也就越大。目前市場上能夠影響到青魚石價格的因素主要有品相優劣、厚度差異、規格大小,價格和以上的幾個因素關系還是比較大的,也有可能出現非常低價格的青魚石,主要以當地的市場價格為主?,F在也有專門將青魚石制作成商品來售賣的,整體的價格差異也很大,品質上也存在較大差異,在購買的時候需要多花點功夫,不要上當受騙。
你好,我是冒藍火的小農民,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!
看到這個題目,我就想起來了去年年底水庫清魚的事情,因為我們村靠近鎮上的一個小水庫,每2-3年都會請人專門打撈一次,一是為了保護水庫的生態問題,二是為了造福鄉里人。去年年底的時候,恰逢打魚,村里人早早的都跑過去了,三艘漁船下去,不過一上午就收獲滿滿,因為我父親在其中,就拿了一條快有六十斤的大烏青,硬是叫個人抬了回來,足有我一般大小,我都好奇為什么魚還能長這么大,父親說這還算一般,最大的有一百來斤呢!
那像題主說的青魚石是什么呢?當時我也不了解,就看見父親給了我看了兩塊差不多有小半個手掌大小的“鵝卵石”樣的軟石頭,但是有些透明,很好看,我以為他是從水庫里撿的,之后告訴我說是從魚身上得來的,還說這兩塊石頭可是比魚貴,是魚的喉嚨里取出來的,不要點時間可是不行,也算是“魚寶”吧!
那具體是怎么取出來的呢?方法比較簡單,直接用刀子割開魚鰓下面的喉嚨處,靠近下鄂的地方就能看見,剛開始比較軟,要小心點,不要留下什么劃痕,然后就放些陰干就好,一般魚越大青石就越大,也看運氣。
謝邀
我覺得需要方法,30斤青魚發現了青魚石還是比較幸運的,一般都是100斤以上的青魚才有大的青魚石,小的基本沒啥用,做首飾都太小了。
我覺得要準備一把剪刀和一個大勺子,先要把青魚殺了,然后洗干凈,把他的頭用剪刀剪掉。然后把他的魚胸那塊輕輕的拿剪刀剪開,剪的時候不用太用力,看著別把青魚石給磨損了。剪以后就能看到魚的頭部的構成和機構了,這個時候基本就能看到一個黃色的一點,青魚石就在魚的魚枕骨上面呢。這個時候需要拿勺子把青魚石撬掉,要注意的就是找到一個縫隙和一個合適的位置切入,如果感覺比較硬,可以用小刀也行。找個合適的弧度和角度下手,防止磨損,這樣使勁一下就掉了。
我認為在取青魚石的時候最主要的就是防止磨損,因為后期還需要打磨,你學會了嗎?
最早知道有青魚石,是在七八歲的時候。那時候當地有一個大型水庫,需要重修大壩,所以在冬季的枯水期,放水修繕閘門和護坡大堤。這個水庫是建國初期修建的,幾十年沒有放干過水,放水后人們打撈出一條非常大的青魚,有門板那么大,據說有一百多公斤重,從魚頭里面取出來一個小孩拳頭大小的青魚石。當時人們也只是驚嘆好奇,據說拿著當“辟邪”之物用,沒有說有多大的經濟價值。我只是遠遠的看到了一眼,最后歸誰也不清楚!
青魚、草魚、鰱魚、鳙魚四大家魚,它們是淡水魚種的佼佼者。主要這幾種魚一起養殖,由于生活的水層不一,吃的食物不同,所以是非常適合人們搭配來混養的魚種!
這里面比較有意思的是:青魚和草魚比較相似,好多人傻傻分不清。它們最大的區分就是由于吃的食物和生活的水域不同,造成它們的體表顏色有所不同。青魚棲息在水域底層,以螺螄,蚌等水生物為食,屬于“食肉”魚類;而草魚主要吃草,顧名思義才叫草魚。由于它們不同的吃食習慣和生活環境,草魚體表光亮,發白黃色;而青魚顏色發深青色,或者淺黑色??搭伾谎劬捅嬲J出雙方的特色。
那么如今人們養殖青魚少了,主要是青魚的食物來源是一個大問題,沒有充裕的食物來源,養殖青魚需要投資大量的螺絲等食物,沒有食物供養,自然生長的青魚長的太慢了。
由于青魚吃螺螄這種帶殼的軟體動物,需要有能力把軟體動物的外殼“咬”碎,才能吃到“肉”。因此,青魚在自然進化中,在魚的喉部,產生一種堅硬的“魚舌”,用來合力擠壓碎螺螄的外殼,才能享用美食。
后來被人們發現以后其“魚舌”的經濟價值,開始開發利用。由于這塊“魚舌”堅硬如石,產自于青魚,才叫青魚石。這種青魚石越大越值錢,一般的上了三年的青魚,才能形成青魚石。
像題主在農村買回來的青魚,三十多斤的青魚,一般來說都是人工養殖的青魚,有青魚石了,大小與品質好壞,需要取出青魚石再說。就在魚頭里面的魚喉部位,輕輕刨開魚頭,取出便可!